安吉白茶地域范围及地域特征的说明
时间:2014/2/21 13:48:01
一、安吉白茶原产地域范围
安吉白茶是在原始树种上通过无性繁育而来的稀有品种,是安吉的特有品种,原产地区域位于北纬3023’—3052’,东经11914’—11953’,全县面积1886.4km2,下辖19个乡镇,其中12个乡镇可适宜种植安吉白茶,至2003年已种植安吉白茶1666.5公顷,年生产安吉白茶150吨,产值1.5亿元,占全县总茶园面积的33%以上。
二、产区自然条件、地理特征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地形为西南和东南地势崛起,中部和东部低缓凹陷,三面环山,朝东北方向开口的“畚箕形”辐射状盆地,综合山区、丘陵、岗地、平原等各种地貌类型的山地县。东临德清、余杭,北接长兴、湖州,西与安徽广德接壤,04和11省道穿境而过,并与104、318国道、杭宁高速、宣杭铁路相接,安城以北水道河底水深,流速平稳,200吨级船舶可直达湖州、苏州、上海等城市。县城递铺镇距湖州、杭州分别为68和72km,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原始植被丰富,竹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0%,多山地丘陵地理特点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构成了独特的有利于安吉白茶生长发育的气候、地形、土壤、水份、植被等要素优化组合的自然条件,为安吉白茶返白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与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为安吉白茶香郁味鲜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地理特点:安吉白茶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苕溪流域、黄浦江源头活水的山地、丘陵、山脉溪流纵横交错,而天目山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为产区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给安吉白茶生长带来了优越的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湿润,冬有寒潮,夏有伏旱。年平均气温12-16℃,产区最高气温38.3℃,≥10℃的活动积温4932℃,无霜期226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509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一般集中在春秋两季,第一雨季常在4-7月间,为春雨和梅雨,以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为特点,降水600mm左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第二雨季一般在7-9月以台风大风降雨为主,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且频次高,降水量500-800mm,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50%。
全年平均光照时数2005时,空气相对湿度81%。本地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春季回缓快,秋冬降温快,冬夏长而秋春短,地形起伏高差大,温光热水时空变化大,具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全县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土地多为高山、丘陵、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达6%左右,土壤PH值为4.3-6.5,适宜安吉白茶种植。
安吉白茶产品品质与地域特征环境条件关系的说明
安吉白茶是由茶树特异性状的变异而来,其具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总量高达10.6%,L—茶氨酸占氨基酸总量50%,约为5%;茶汤味特鲜爽,清香持久,该品种鲜叶早春叶肉玉白,胫脉翠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抗寒、耐阴、品质性状优良,但是安吉白茶的生长仍需一个稳定的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吉白茶品质已形成除该茶树品种之外,从营养物质的积累到萌芽、采摘、加工,每道环节都缺一不可,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安吉白茶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4.5-6.5,微酸,土壤团粒结构良好,通透性好,排灌便利,慢射光照射的高海拔山地红、黄壤适宜茶树生长。自然条件良莠直接影响安吉白茶品质的优劣。
1、温度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生育速度。安吉县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南缘季风区,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为226天,≥10℃年活动积温4932℃。安吉多山地丘陵,据气象数据表明,2月平均气温在6℃左右,3月-4月气温回升,≥10℃茶树开始活动、生长,期间气温一直持续保持在平均12-19℃之间,利于安吉白茶芽叶持续生长,并保证其茶芽嫩均度,并且,开春后气温回升较缓,持续时间较长,上年11月—当年2月之间平均气温处于0℃-5℃之间,利于安吉白茶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减少消耗,是安吉白茶特有品质形成的条件之一,安吉白茶叶张玉白程度与温度有明显关系,当气温持续高达25℃叶张转为绿色,安吉白茶返白现象决定于新生叶片萌发时的温度,其阈值约在20-22℃之间,其间持续时间越长,安吉白茶返白期也越长,故安吉白茶在安吉的温度条件下适宜生长。
2、日照
光照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茶树原产地是生态环境优越的大森林,喜慢射光,安吉白茶尤为明显。安吉白茶原树种是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之间,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了抗低温、耐旱、喜阴、怕湿的生长特性。安吉白茶生产区均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竹木相间的山地丘陵,终年云雾潦绕,利于自然品质的形成,特别是氨基酸含量,氮化合物含量特高,因而形成其味鲜爽、高香、回甘等品质。
安吉县年日照时数为2005时,充足的光照条件,使安吉白茶生长旺盛,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早春3-4月的光照条件直接影响当年安吉白茶白化情况,从而影响当年茶叶的品质。
3、土壤
安吉白茶对土地适应情况较广,高山丘陵地区微酸性质、黄壤均可种植,但是为了获得丰产,提高产品品质,安吉白茶对土壤的要求仍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安吉白茶属灌木型,根系发达,要求土层厚达一米以上,不含石灰,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全氮0.27%,全磷0.03%,具有良好结构,通气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PH值在4.5-5.5的山地红、黄壤的土壤为上乘。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1年调查表明,安吉白茶生长区均是以第四系红土、砾土层、灰岩及部分火山岩、砂岩的风化体为主,风化程度较高,土层发育较好,土壤呈红色或棕红色,粘粒含量高,次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微团体发育良好,土壤呈酸性,丰富的有机含量和微量元素,利于安吉白茶的生长和发育,利于产品优质品质的形成。
4、水份
水份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树体水约占55-60%、芽叶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芽叶不断被采收,又不断地生长新梢,所以茶树需要的水份较多,水份又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水份不足和过多,都会影响茶树的生育,水份不足茶叶不易生长,延迟发芽,降低发芽率,新梢抽枝小,叶片小,影响产量与质量,茶树年需水量约在1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
安吉县常年平均降水量在1509mm,其中3-4月份平均降水量在100-200mm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适宜安吉白茶生长发育之需。安吉土壤条件和排灌条件均较好,旱能灌溉,涝能排。安吉白茶又是一种能耐旱而怕湿的品种,安吉县的降水和空气湿度利于品质的形成。
综合气温、日照、土壤、水份等安吉白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自然条件,安吉白茶——中国白茶之乡是它的最佳环境,也正是由于安吉这块特定的一方水土和悠久的历史,育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茶叶名品——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生产工艺的说明
一、原料要求
安吉白茶注重色、香、味、形,品质要求高,故对用于加工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十分讲究。用于加工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只有安吉白茶一个品种,此外对鲜叶质量要求是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芽叶完整,叶玉白脉绿、新鲜、匀净,劣质鲜叶不得作为加工安吉白茶的原料,鲜叶的采摘与运输要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篮萝进行盛装,不得紧压,不得用布袋或塑料袋等盛装,鲜叶运输过程中必须清洁卫生,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装,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要送到加工厂避免鲜叶质变,在盛装运输过程中要轻放、轻翻,禁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具体鲜叶质量要求及分级指标见表4:
表4 安吉白茶鲜叶分级指标
特别级别 质 量 要 求
特一 一芽一叶,芽长于或等于叶长,为2cm,肥壮叶玉白脉绿,完整成朵似兰花。
特二 一芽二叶初展,芽略短于叶,为2.5-2.8cm,叶白脉绿,完整成朵。
特三 一芽二叶,长约3.5cm,叶白脉绿,完整成朵。
二、加工准备
安吉白茶加工采用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锅、名优茶加工机械如多功能理条机、烘干机等专用加工设备。
三、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搓条——摊凉——初烘——焙干——整理(包括去除条型不良和单片叶)。
四、工艺特点
鲜叶采回后,要及时摊放,目的是蒸发一部分水份,使叶质变柔软,易于杀青提高香气,安吉白茶鲜叶摊放时间以10小时为最好,摊青叶互不重叠,每平方米面积上摊青鲜叶2斤左右。在摊放过程中要适时翻一次,使芽叶失水均匀一致。
杀青:下叶锅温度100℃,鲜叶下锅有轻微爆声,锅温掌握先高后低原则。杀青时间为20-30分钟,特一级安吉白茶投叶量为150-200g,特二级、一级安吉白茶投叶量为200-400g,在杀青过程中,边杀青边理条,使茶成形,至茶条身骨挺直,互不粘结,色泽黄绿一致,约七成至七成半时起锅。采用抖、捞、搓等手法使茶叶逐步包扰、挺直、用力先轻后重。
摊凉:将杀青叶薄摊在竹匾中,摊叶厚度1cm,静置15-20分钟,待茶叶回软,水份分布均匀即进行初烘。
初烘目的是继续制止酶的活性、定型和保持叶色,初烘温度保持在80℃左右,要求均匀,不重叠,历时10分钟左右,间隔翻叶数次,到失水率为90%时起烘。
复烘:初烘叶经摊凉后最后进行复烘,目的是茶叶充分干燥,固定形状,提高香气,温度掌握在50-60℃,历时15-20分钟,间隔翻叶3-4次,至含水量达6%左右时下烘,静置摊凉后贮藏。
五、机制加工安吉白茶工艺特点
采用名茶多功能杀青机,每五槽一次性投叶量特一级为300-400g,特二、一级投叶量为400-600g,时间为7min左右,名茶理条机每11槽投叶量为750g左右,理条时间10min,待茶七成干时起槽,烘焙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高温短烘,低温长烘原则,初烘温度135℃左右,投叶量1000g,至九成干时起烘,待摊凉回潮后再复烘,复烘温度80℃左右,投叶量1500g,烘至足干手捏茶叶成末时起烘。
安吉白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的说明
一、营养价值
安吉白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制作而成的,内含丰富的营养保健成份,并在加工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发挥,现代科学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安吉白茶含有多种维生素、磷、钾、钙、铁、硒、锌、锰等微量元素、十八种氨基酸,并且氨基酸总量达10.6%,其中L—茶氨酸达5%,茶多酚15.4%,儿茶素13%,嘌呤碱2.8%,硒0.2mg/kg,锌54.5mg/kg,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品,营养保健成份十分丰富。
二、药用价值
关于茶的传统用法与功效,不但在历代茶、医、药三类文献中多有述及,而且在经史子集中也出现不少。据记载茶有二十四项药疗效用。特别是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本草纲目》、《神农食经》、《博物志》等名编中均作了大量阐述。
安吉白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体正常代谢每天约需维生素C
60mg左右,每天喝2-3杯安吉白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维生素C又能防止肌肉弹性降低,水份减少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安吉白茶中维生素B的含量也相当丰富,它能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机能,有助于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防治角膜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口角炎都有明显的作用。安吉白茶含较多的嘌呤碱,具有明目醒脑、生津止渴之功效,因而消除疲劳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具有利尿、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安吉白茶富含氨基酸,常饮安吉白茶养颜益寿,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并能起到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特高,是普通绿茶的2-3倍,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其中茶氨酸的含量占总量的50%以上(《中国茶经》中记载),故而对降低血氨、治疗肝脂类、调整脂肪代谢都具有极高功效。白茶中含有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数量的功效,茶叶中二苯胺具有降血糖功效,L—氨基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据美国哈佛大学专家测定L—茶氨酸可以增加人体干扰素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治非典型肺炎病毒。而L—茶氨酸天然合成只有在茶叶和一些珍稀食用菌中有,茶叶中绿茶的L—茶氨酸含量最高,而绿茶中安吉白茶的L—茶氨酸含量又是最高,是其它绿茶防“非典”功效的五倍。因此,常饮安吉白茶不仅是物质精神享受,也是健身防病治病的一种有效途径。安吉白茶中相对多酚类物质较普通茶为少,为此有利于儿童和老年人饮用,防止儿童踽齿,较少量的多酚类物质和咖啡碱又不会对少儿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老年人饮之不会影响其睡眠。
三、安吉白茶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安吉白茶产量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意识的加强,安吉白茶在国内外声誉大增,目前安吉白茶因数量有限主要消费群仍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济南、南京、宁波、杭州等地,也有少量出口到香港、台湾、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安吉白茶是近二十年间对历史名茶开发研究培育发展起来的新优势产业,是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和温家宝总理来安吉视察时对安吉白茶有较肯定的评价。茶学界专家、学者,特别是已故的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给予安吉白茶的评价是集“营养、观赏、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稀有品种”。
安吉白茶的销营非常活跃,市场可容量较大,2000年年产干茶3000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到2003年年产干茶150吨,还是销售一空,可见市场容量较大,发展前景乐观。安吉白茶虽然目前销售情况看好,但是为占领市场,拓展销路,营销队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开设专营店和连锁店为日后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安吉白茶品牌建设也卓有成效,先后被农业部、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厅授于名牌产品、金奖、银奖、特别推荐产品、省、市著名商标、浙江省名茶等殊荣,前景无限。
安吉白茶是在原始树种上通过无性繁育而来的稀有品种,是安吉的特有品种,原产地区域位于北纬3023’—3052’,东经11914’—11953’,全县面积1886.4km2,下辖19个乡镇,其中12个乡镇可适宜种植安吉白茶,至2003年已种植安吉白茶1666.5公顷,年生产安吉白茶150吨,产值1.5亿元,占全县总茶园面积的33%以上。
二、产区自然条件、地理特征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麓,地形为西南和东南地势崛起,中部和东部低缓凹陷,三面环山,朝东北方向开口的“畚箕形”辐射状盆地,综合山区、丘陵、岗地、平原等各种地貌类型的山地县。东临德清、余杭,北接长兴、湖州,西与安徽广德接壤,04和11省道穿境而过,并与104、318国道、杭宁高速、宣杭铁路相接,安城以北水道河底水深,流速平稳,200吨级船舶可直达湖州、苏州、上海等城市。县城递铺镇距湖州、杭州分别为68和72km,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内,原始植被丰富,竹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70%,多山地丘陵地理特点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构成了独特的有利于安吉白茶生长发育的气候、地形、土壤、水份、植被等要素优化组合的自然条件,为安吉白茶返白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与芳香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为安吉白茶香郁味鲜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地理特点:安吉白茶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苕溪流域、黄浦江源头活水的山地、丘陵、山脉溪流纵横交错,而天目山与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为产区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给安吉白茶生长带来了优越的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湿润,冬有寒潮,夏有伏旱。年平均气温12-16℃,产区最高气温38.3℃,≥10℃的活动积温4932℃,无霜期226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509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一般集中在春秋两季,第一雨季常在4-7月间,为春雨和梅雨,以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为特点,降水600mm左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第二雨季一般在7-9月以台风大风降雨为主,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且频次高,降水量500-800mm,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50%。
全年平均光照时数2005时,空气相对湿度81%。本地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春季回缓快,秋冬降温快,冬夏长而秋春短,地形起伏高差大,温光热水时空变化大,具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全县土地资源丰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土地多为高山、丘陵、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达6%左右,土壤PH值为4.3-6.5,适宜安吉白茶种植。
安吉白茶产品品质与地域特征环境条件关系的说明
安吉白茶是由茶树特异性状的变异而来,其具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总量高达10.6%,L—茶氨酸占氨基酸总量50%,约为5%;茶汤味特鲜爽,清香持久,该品种鲜叶早春叶肉玉白,胫脉翠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抗寒、耐阴、品质性状优良,但是安吉白茶的生长仍需一个稳定的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吉白茶品质已形成除该茶树品种之外,从营养物质的积累到萌芽、采摘、加工,每道环节都缺一不可,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白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安吉白茶是多年生常绿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4.5-6.5,微酸,土壤团粒结构良好,通透性好,排灌便利,慢射光照射的高海拔山地红、黄壤适宜茶树生长。自然条件良莠直接影响安吉白茶品质的优劣。
1、温度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生育速度。安吉县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南缘季风区,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为226天,≥10℃年活动积温4932℃。安吉多山地丘陵,据气象数据表明,2月平均气温在6℃左右,3月-4月气温回升,≥10℃茶树开始活动、生长,期间气温一直持续保持在平均12-19℃之间,利于安吉白茶芽叶持续生长,并保证其茶芽嫩均度,并且,开春后气温回升较缓,持续时间较长,上年11月—当年2月之间平均气温处于0℃-5℃之间,利于安吉白茶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减少消耗,是安吉白茶特有品质形成的条件之一,安吉白茶叶张玉白程度与温度有明显关系,当气温持续高达25℃叶张转为绿色,安吉白茶返白现象决定于新生叶片萌发时的温度,其阈值约在20-22℃之间,其间持续时间越长,安吉白茶返白期也越长,故安吉白茶在安吉的温度条件下适宜生长。
2、日照
光照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茶树原产地是生态环境优越的大森林,喜慢射光,安吉白茶尤为明显。安吉白茶原树种是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之间,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了抗低温、耐旱、喜阴、怕湿的生长特性。安吉白茶生产区均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上,竹木相间的山地丘陵,终年云雾潦绕,利于自然品质的形成,特别是氨基酸含量,氮化合物含量特高,因而形成其味鲜爽、高香、回甘等品质。
安吉县年日照时数为2005时,充足的光照条件,使安吉白茶生长旺盛,有利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特别是早春3-4月的光照条件直接影响当年安吉白茶白化情况,从而影响当年茶叶的品质。
3、土壤
安吉白茶对土地适应情况较广,高山丘陵地区微酸性质、黄壤均可种植,但是为了获得丰产,提高产品品质,安吉白茶对土壤的要求仍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安吉白茶属灌木型,根系发达,要求土层厚达一米以上,不含石灰,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全氮0.27%,全磷0.03%,具有良好结构,通气性,透水性,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PH值在4.5-5.5的山地红、黄壤的土壤为上乘。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01年调查表明,安吉白茶生长区均是以第四系红土、砾土层、灰岩及部分火山岩、砂岩的风化体为主,风化程度较高,土层发育较好,土壤呈红色或棕红色,粘粒含量高,次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微团体发育良好,土壤呈酸性,丰富的有机含量和微量元素,利于安吉白茶的生长和发育,利于产品优质品质的形成。
4、水份
水份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树体水约占55-60%、芽叶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芽叶不断被采收,又不断地生长新梢,所以茶树需要的水份较多,水份又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水份不足和过多,都会影响茶树的生育,水份不足茶叶不易生长,延迟发芽,降低发芽率,新梢抽枝小,叶片小,影响产量与质量,茶树年需水量约在1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左右。
安吉县常年平均降水量在1509mm,其中3-4月份平均降水量在100-200mm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适宜安吉白茶生长发育之需。安吉土壤条件和排灌条件均较好,旱能灌溉,涝能排。安吉白茶又是一种能耐旱而怕湿的品种,安吉县的降水和空气湿度利于品质的形成。
综合气温、日照、土壤、水份等安吉白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自然条件,安吉白茶——中国白茶之乡是它的最佳环境,也正是由于安吉这块特定的一方水土和悠久的历史,育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茶叶名品——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生产工艺的说明
一、原料要求
安吉白茶注重色、香、味、形,品质要求高,故对用于加工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十分讲究。用于加工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只有安吉白茶一个品种,此外对鲜叶质量要求是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芽叶完整,叶玉白脉绿、新鲜、匀净,劣质鲜叶不得作为加工安吉白茶的原料,鲜叶的采摘与运输要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篮萝进行盛装,不得紧压,不得用布袋或塑料袋等盛装,鲜叶运输过程中必须清洁卫生,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装,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要送到加工厂避免鲜叶质变,在盛装运输过程中要轻放、轻翻,禁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具体鲜叶质量要求及分级指标见表4:
表4 安吉白茶鲜叶分级指标
特别级别 质 量 要 求
特一 一芽一叶,芽长于或等于叶长,为2cm,肥壮叶玉白脉绿,完整成朵似兰花。
特二 一芽二叶初展,芽略短于叶,为2.5-2.8cm,叶白脉绿,完整成朵。
特三 一芽二叶,长约3.5cm,叶白脉绿,完整成朵。
二、加工准备
安吉白茶加工采用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锅、名优茶加工机械如多功能理条机、烘干机等专用加工设备。
三、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理条搓条——摊凉——初烘——焙干——整理(包括去除条型不良和单片叶)。
四、工艺特点
鲜叶采回后,要及时摊放,目的是蒸发一部分水份,使叶质变柔软,易于杀青提高香气,安吉白茶鲜叶摊放时间以10小时为最好,摊青叶互不重叠,每平方米面积上摊青鲜叶2斤左右。在摊放过程中要适时翻一次,使芽叶失水均匀一致。
杀青:下叶锅温度100℃,鲜叶下锅有轻微爆声,锅温掌握先高后低原则。杀青时间为20-30分钟,特一级安吉白茶投叶量为150-200g,特二级、一级安吉白茶投叶量为200-400g,在杀青过程中,边杀青边理条,使茶成形,至茶条身骨挺直,互不粘结,色泽黄绿一致,约七成至七成半时起锅。采用抖、捞、搓等手法使茶叶逐步包扰、挺直、用力先轻后重。
摊凉:将杀青叶薄摊在竹匾中,摊叶厚度1cm,静置15-20分钟,待茶叶回软,水份分布均匀即进行初烘。
初烘目的是继续制止酶的活性、定型和保持叶色,初烘温度保持在80℃左右,要求均匀,不重叠,历时10分钟左右,间隔翻叶数次,到失水率为90%时起烘。
复烘:初烘叶经摊凉后最后进行复烘,目的是茶叶充分干燥,固定形状,提高香气,温度掌握在50-60℃,历时15-20分钟,间隔翻叶3-4次,至含水量达6%左右时下烘,静置摊凉后贮藏。
五、机制加工安吉白茶工艺特点
采用名茶多功能杀青机,每五槽一次性投叶量特一级为300-400g,特二、一级投叶量为400-600g,时间为7min左右,名茶理条机每11槽投叶量为750g左右,理条时间10min,待茶七成干时起槽,烘焙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高温短烘,低温长烘原则,初烘温度135℃左右,投叶量1000g,至九成干时起烘,待摊凉回潮后再复烘,复烘温度80℃左右,投叶量1500g,烘至足干手捏茶叶成末时起烘。
安吉白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的说明
一、营养价值
安吉白茶是采摘细嫩芽叶加工制作而成的,内含丰富的营养保健成份,并在加工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发挥,现代科学的研究与分析表明,安吉白茶含有多种维生素、磷、钾、钙、铁、硒、锌、锰等微量元素、十八种氨基酸,并且氨基酸总量达10.6%,其中L—茶氨酸达5%,茶多酚15.4%,儿茶素13%,嘌呤碱2.8%,硒0.2mg/kg,锌54.5mg/kg,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品,营养保健成份十分丰富。
二、药用价值
关于茶的传统用法与功效,不但在历代茶、医、药三类文献中多有述及,而且在经史子集中也出现不少。据记载茶有二十四项药疗效用。特别是茶圣陆羽所著《茶经》、《本草纲目》、《神农食经》、《博物志》等名编中均作了大量阐述。
安吉白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体正常代谢每天约需维生素C
60mg左右,每天喝2-3杯安吉白茶就能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维生素C又能防止肌肉弹性降低,水份减少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安吉白茶中维生素B的含量也相当丰富,它能维持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的正常机能,有助于心脏活动失调、胃机能障碍、防治角膜炎、结膜炎、脂溢性皮炎、口角炎都有明显的作用。安吉白茶含较多的嘌呤碱,具有明目醒脑、生津止渴之功效,因而消除疲劳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具有利尿、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安吉白茶富含氨基酸,常饮安吉白茶养颜益寿,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并能起到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特高,是普通绿茶的2-3倍,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其中茶氨酸的含量占总量的50%以上(《中国茶经》中记载),故而对降低血氨、治疗肝脂类、调整脂肪代谢都具有极高功效。白茶中含有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数量的功效,茶叶中二苯胺具有降血糖功效,L—氨基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据美国哈佛大学专家测定L—茶氨酸可以增加人体干扰素提高自身免疫功能,能有效地防治非典型肺炎病毒。而L—茶氨酸天然合成只有在茶叶和一些珍稀食用菌中有,茶叶中绿茶的L—茶氨酸含量最高,而绿茶中安吉白茶的L—茶氨酸含量又是最高,是其它绿茶防“非典”功效的五倍。因此,常饮安吉白茶不仅是物质精神享受,也是健身防病治病的一种有效途径。安吉白茶中相对多酚类物质较普通茶为少,为此有利于儿童和老年人饮用,防止儿童踽齿,较少量的多酚类物质和咖啡碱又不会对少儿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老年人饮之不会影响其睡眠。
三、安吉白茶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安吉白茶产量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意识的加强,安吉白茶在国内外声誉大增,目前安吉白茶因数量有限主要消费群仍在国内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济南、南京、宁波、杭州等地,也有少量出口到香港、台湾、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安吉白茶是近二十年间对历史名茶开发研究培育发展起来的新优势产业,是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和温家宝总理来安吉视察时对安吉白茶有较肯定的评价。茶学界专家、学者,特别是已故的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给予安吉白茶的评价是集“营养、观赏、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稀有品种”。
安吉白茶的销营非常活跃,市场可容量较大,2000年年产干茶3000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到2003年年产干茶150吨,还是销售一空,可见市场容量较大,发展前景乐观。安吉白茶虽然目前销售情况看好,但是为占领市场,拓展销路,营销队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开设专营店和连锁店为日后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安吉白茶品牌建设也卓有成效,先后被农业部、省人民政府、省农业厅授于名牌产品、金奖、银奖、特别推荐产品、省、市著名商标、浙江省名茶等殊荣,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