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产业现状
浙江安吉白茶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科技工作者发现,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到2010年全县拥有安吉白茶面积10万余亩,产量达850吨,产值近10亿元。目前,规模加工企业3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1家,安吉白茶协会会员359名,省著名商标3件,市著名商标12件,省名牌产品2件,市名牌产品10件,一个国家级示范园区二个省级示范园区,通过国家级认证的无公害茶园5.83万亩,有机茶园1.2万亩,绿色食品茶基地2.3余亩,现有75家企业通过了食品卫生认证(QS),安吉是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安吉白茶”获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安吉白茶使全县36万农民人均年增收2300元,已真正成为安吉农业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是安吉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安吉白茶品牌管理
安吉白茶证明商标是与2001年1月获准注册,注册以后所有权人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将证明商标使用权委托安吉白茶协会进行管理,农业局对协会商标使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协会根据《证明商标使用与管理条例》制订了《安吉白茶包装管理办法》《安吉白茶行业自律公约》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则,对全县安吉白茶生产单位根据茶园面积情况逐一进行实地审核,符合条件的同意其使用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并与其签订为期一年的使用合同,每年对商标使用情况进行年审,凡规范使用单位再续证明商标使用合约,对少部分有问题的企业责令整改,符合条件再行许可。获准使用安吉白茶证明商标的企业,其包装的印制和数量,均根据企业茶园面积、预计产量而配制,并且在外包装上必须统一使用母商标(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和子商标(企业商标),外观设计一致,并标明包装物所必备的条件,最后封口处加上防伪标贴,可以让消费者监督咨询。
在工商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证明商标管理使用条例的规定,协会实施了安吉白茶“四统一”管理体系。一是统一品牌:将安吉县行政区域范围内以白叶一号茶树品种上采下的鲜叶,按《安吉白茶》标准进行加工制作的符合安吉白茶品质特征的茶叶统一纳入品牌管理,合力打造“安吉白茶”品牌;二是统一质量标准:在安吉白茶的生产、加工、产品质量上统一严格执行《安吉白茶》国家标准;三是统一包装:安吉白茶协会统一进行包装设计,实行母子商标管理(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企业商标),并指定印制单位;四是统一监督管理:安吉白茶采用双商标制管理,管理方式是小户靠大户、大户联合作社,分散小户共同使用合作社商标,同时对使用者按基地注册编号,使每盒上柜产品都能追溯到企业、到茶园,确保上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会同联合工商行政执法部门每年进行2-3次的市场和企业间的商标使用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改变了过去小、散、乱的局面和安吉白茶“三无”包装满街飞的现象,形成了企业自律、协会管理、行政监督相结合的安吉白茶品牌管理体系。
品牌是产品质量无言的保证,消费者将品牌作为产品质量的代表,为此创牌过程是艰辛的,维牌过程更是漫长的旅程,安吉白茶产业要健康持久发展,必须做好品牌的维护。首先从内部管理入手,强化企业规范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安全性;通过茶厂清洁化改造,改善加工环境、卫生状况,提高产品卫生质量,三年间由省、市、县对安吉白茶抽检或送检的280多只样品全部符合国家茶叶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专用权保护体系和安吉白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是大力宣传证明商标的法律规范,严格实行证明商标使用申请许可制度,印制宣传手册,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春茶上市时节,联合工商、技监等执行部门对本县范围内安吉白茶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上柜产品质量。三是以安吉白茶协会每年对协会会员单位进行年检,并对外地安吉白茶经营单位协会从2005年起以生产基地为单位在协会进行登记造册,统一制作安吉白茶特约经销铜牌和证书,逐步规范对本地和外地市场的管理。四是建立安吉白茶产品追溯体系,在每个产品包装上都有追溯码,通过追溯码监管整个生产过程,确保产品安全性。五是联合工商行政部门外出打假维权,先后就宁波、江苏等地出现安吉白茶品牌包装一事进行跟踪调查,以维护安吉白茶品牌形象。
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宣传
安吉白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都与政府的引导、品牌的建设与宣传不可分割。
首先,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2000年安吉县获“中国白茶之乡”称号,2001年4月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证明商标之后,连续二次举办“中国安吉白茶节”和“安吉白茶与《大观茶论》研讨会”,挖掘白茶历史,弘扬白茶文化,确立了安吉白茶的历史地位;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安吉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新闻发布会和推介会,扩大知名度;举办白茶仙子评选活动,借白茶仙子评选大做安吉白茶品牌文章,2006-2010年年连续举办三届安吉白茶开采节,扩大安吉白茶知名度,提高安吉白茶的市场占有率。
其次,营造氛围提升安吉白茶品味:建立了安吉白茶主题公园、安吉白茶街、安吉白茶第一村、安吉白茶源、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安吉白茶研究中心、安吉白茶文化苑、白茶谷、白茶祖、安吉白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安吉白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园等一系列体现安吉白茶文化和产业的硬件设施,挖掘茶内涵,提升茶品味。最后,强化宣传,安吉是个生态旅游县,每年来安吉观光旅游的人数不下千万,借旅游业打造安吉白茶产业,在省道两侧和县城繁华地段建立灯箱广告和宣传横幅,大张旗鼓地宣传。四是走出去参与宣传和市场竞争,安吉白茶实施了“品牌战略”工程以来,利用央视七套二度拍摄“安吉白茶”,中国工商报、新华社内参经济决策参考、青年时报、农民日报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安吉白茶;每年还积极参加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海、宁波、温州、山东、北京、沈阳、西安等地国际茶叶博览会,国内外名优茶评比等各类茶事活动,五年间先后获各种金奖、特等奖400余枚。安吉白茶已连续获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湖州市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浙江省十佳品牌先锋,浙江省十佳创新典范,安吉白茶母子品牌管理模式在全国两会特刊上介绍。
品牌的宣传,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加快了安吉白茶的发展步伐,市场销售面也在同步扩展,每年的产量都供不应求,特别是精品茶更是难求。随着产业的扩展,目前安吉有一支约2万人的安吉白茶营销队伍,从东南到西北,他们奔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规模企业还在主要大城市开设专卖店和直销店,依托安吉白茶共同品牌,创企业自主品牌,在品牌建设中,政府大力支持,协会、合作社、企业共同努力维护和创建品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领导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必要保证
安吉白茶发展初期就成立了由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业、技监、工商局领导为副组长的标准质量管理领导班子,下设标准质量监督监测管理办公室。农业主管部门加强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生产者掌握标准化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在政府参与下于1998年组建成立了安吉白茶协会,协会经过几年的工作真正从官办转为民管,协会做到上联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生产农户,组织、协调各部门间关系,充分发挥协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约束、行业自立等职能进行生产管理、品牌建设与推介、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等行业自律、管理、服务、互助等方面的作用,提高行业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
为强化安吉白茶生产管理,提高安吉白茶产品质量,1998年由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起草,并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实施了《安吉白茶》县级地方标准,该标准2006年被核准为国家级标准,是该县农产品中的第一个国家级标准。
产业发展造富一方百姓
安吉白茶产业从单株母树发展成为安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个支柱产业,2009年单安吉白茶一项产值为全县36万农村人口人均增加收入2300多元,从业人员达十万之众,解决了当地乃至外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品牌效益的助动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品牌的建设带给生产者是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茶农收入的成倍增加。
溪龙乡是安吉白茶种植最早的乡镇,起步早、发展大,目前经营安吉白茶产业总产超千万的已有4、5家,年收入上百万元的数不胜数,是安吉白茶生产重点乡。溪龙乡黄杜村全村人口1432人,1996年起该村利用荒山、荒地试种白茶,特别安吉白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以后,产量每年递增,单价稳中有升,该村2009年人均茶叶收入近3万元,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有的在县城购置了商铺和住房,送子女到县城学校就读,到目前该村已购置宝马、现代、奥迪等不同型号大小汽车149辆。真可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白茶产业真正成为安吉农业的一大区域优势产业。
安吉白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紧紧围绕提高安吉白茶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为抓手,围绕一个品牌;发展一个品牌,保护一个品牌,提升一个品牌,争创国家级品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组织化生产带动规模化集约经营,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产业区域优势,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做精做强安吉白茶产业,致富一方百姓。